財聯(lián)社7月26日訊(編輯 史正丞)過去兩年里,標普500指數漲了近40%,然而食品飲料股票卻表現(xiàn)平平,甚至由“股神”巴菲特推動創(chuàng)立的卡夫亨氏還出現(xiàn)了“腰斬”行情。
(卡夫亨氏日線圖,來源:TradingView)
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有很多,包括歐美國家近3年的通脹激增,以及消費者摒棄高度加工食品,轉向更天然、健康產品的時代趨勢。同時,隨著Ozempic這類GLP-1減肥藥愈發(fā)普及,那些“零食消費大戶”們被藥物抑制的胃口,也反映在上市公司財報中。
自2022年以來,百事可樂在北美的零食、能量棒和飲料銷售已趨于平穩(wěn)或下降;另一家食品巨頭通用磨坊,也出現(xiàn)了銷售連續(xù)四年下滑,
為了刺激增長,食品巨頭們也在紛紛展開行動破局。
本月早些時候,意大利糖果公司費列羅宣布將以31億美元收購谷物巨頭WK凱洛格。另外也有知情人士爆料稱,年收入260億美元的食品巨頭卡夫亨氏正在考慮拆分。
美國銀行分析師彼得·加爾博解讀稱:“這承認了無論變化為何,事情都必須以某種方式改變,因為基本情況并沒有像他們預期的那樣改善?!?/p>
與此同時,一些大型食品公司也在尋求轉型。7月中旬百事可樂的高管們在電話會議上表示,公司將在部分零食和飲料中添加蛋白質和纖維。
收購那些通過社交媒體和直銷渠道走紅的小型公司,也是破局之道。百事可樂今年就以19.5億美元收購益生元蘇打水品牌Poppi。
麥肯錫數據顯示,消費者包裝食品行業(yè)在疫情爆發(fā)前就已陷入停滯,2012年至2019年間年收入增長約為2%。在此期間,行業(yè)內的并購活動加劇,企業(yè)試圖通過削減成本和增強與零售商的議價能力來應對挑戰(zhàn)。
卡夫于2012年剝離了其增長更快的零食業(yè)務,并將其更名為億滋國際。隨后卡夫在2015年與亨氏合并,成為美國第三大食品公司。過去十年里,公司的股價累計下跌超60%。巴菲特后續(xù)在2019年承認,他對卡夫的出價“過高”,并低估了沃爾瑪等雜貨商的影響力。
時過境遷,卡夫亨氏又到了重新拆分的節(jié)骨眼上。知情人士稱,公司可能考慮剝離其增長較慢的雜貨業(yè)務,從而保留更強勁的產品組合,例如亨氏番茄醬等。
對此消息,公司發(fā)言人回應稱,一直在評估潛在的戰(zhàn)略交易以釋放股東價值。除此之外,公司不對謠言或猜測發(fā)表評論。
這種做法曾取得顯著的成功。2023年家樂氏把品客薯片和Cheez-It餅干拆分成新公司Kellanova。早餐麥片品牌Froot Loops則被劃進WK Kellogg。去年8月糖果巨頭瑪氏同意以近36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Kellanova,溢價達到44%;費列羅收購WKKellogg的協(xié)議也比其股價高約40%。
晨星分析師Erin Lash表示:“我認為對于卡夫亨氏來說,如果拆分,更多是為了釋放比現(xiàn)在更高的估值倍數。”